boyu官方网站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古典景观园林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对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处理,关键是空间上的艺术处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让此园林呈现出秩序井然、视野开阔的艺术效果,要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组景方法,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其设计的经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耸而美丽,辉映在“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之间,让观者感受到无限生机,难免心生敬意。此外,凭借着添景、漏景等绝妙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园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异景时,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
俗话说得好,山有脉即贵,水有源则贵。实现了脉源融汇贯通,就会满园生动起来。古代园林师们,就是从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炼出了形态,并将其神韵融于园林山石当中,使其自成一景。水体是除山石外的一个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园中无水便不成园。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组景离不开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组合,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化的内涵。在配置时,务必要讲究三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通过自然的色泽、优美的姿态、迷人的花香来展示园林的清幽、自然。让植物丰富园林的建筑,为其增添了诸多生机,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就是借助于琵琶、残荷,实现了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人们听到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即刻会感受到园内充满了生机,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静。
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对于园林的建筑,既要美丽实用,还得功能齐全,所以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再也无法直接指导当代园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和水体等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借景等设计方法依然会被当代园林的设计建造者们所借鉴。当代园林设计者追求的是简洁、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这与传统园林注重观赏性,强调装饰性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的造园思想先进了不少,其设计方法也丰富了许多。不但要讲究视线上的合理,还要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要的就是美观实用,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风格贯穿于现代园林的建造之中,在设计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语言等均属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来感受“新中式”的风采,此建筑为现代与传统、美学与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墙、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周围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尘脱俗的水墨画。多边形的漏窗设计被运用于建筑的内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内,使建筑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色彩的搭配,新馆的设计师们都尊重传统和历史,采用新的材料,运用了新的思维,却诠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实现了拙政园与新馆的完美过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理论上及实践上都形成了较为丰满的框架和轮廓,其设计意蕴和趋向主要是通过对园林空间加以设计及布局,使园林与周边的山、水、绿植及建筑物达成一种和谐状态,并彰显出自然美及意蕴美。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中国古典园林较为讲求雅致、圆润和小巧,通过采用遮景、借景、象征等设计手法,达到古典园林景观布置先抑后扬的设计效果;同时,在古典园林空间上又凸显出以以小见大的特征,最终使古典园林呈现空间层次分明,曲径通幽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强调与园林地形的有机匹配,在因地制宜中对古典园林周边的山水等加以调用,使之成为造园元素[1]。而在“构园”及“造园”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又较为注重借景这一手法,通过远借、近借、应时而借、虚实而借等方式,将园林空间与园林景观的构成层次加以拓展。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高度贴合自然,寻求一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之美,即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设计效果和园林意境,这就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进行造景及构园时,更多地倾向于在自然状态下对园林结构型式及景观布局加以提炼加工。而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影响上看,我国古代文人偏爱古典园林,主要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既具备了自然山水的基本风貌,又透射出较为浓厚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由此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带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和情趣旨向。
首先,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于讲求外观风格,没有与居住区的功能属性加以充分结合。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居住区投资成本较高,为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开发商及物业部门更多地在居住区景观外表上进行重点设计,可以营造大面积的绿植及水体,一方面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居住区景观与居住区自然地理环境之间不相匹配。其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且欠缺意境。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较大,为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在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如广场等,通常采用大尺度的设计手段,周边点缀绿植及花木,较少对公共空间的围合情况加以设计,在景观的布局上过于集中简单,缺乏对空间与景观的分割,使现代居住区公共场地、景观、隔离空间难以有效衔接,失却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追求。
在进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首先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价值追求及取向加以了解,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及原则,然后在景观设计中针对性地采用虚实设计及密疏设计的方法,拓宽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层次[2]。虚实设计主要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实体及景观空间加以具体设计,通过实体与空间的结合及变化,构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境。为更好地获取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意境氛围,在对景观进行虚实设计时,可以将2种设计手段加以交叉运用,形成虚实相生的设计效果,增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意蕴。例如,在现代居住景观区围合空间景观布局的设计上,围绕其中的水体景观,可以采用鱼塘及分支溪流的设计方法,构成虚实设计的照应。密疏设计主要是融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空间留白和遮景露景等设计手法,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空间密疏、景观密疏等进行丰富和变化,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相映成趣。再如,针对现代居住区的植物景观,可以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密疏情况,确定绿植苗木等植被是进行孤植设计还是遍植设计;对假山等山石的布局,是采用点缀设计还是密集设计等。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及换景设计手法,既需要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布局,又需要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欣赏线路加以设计,从而体现出现代居住区景观层次的丰富性[3]。首先,在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设计上,不能简单地将景观格局进行划块笼统设计,而是要对景观格局进行点缀式设计,在景观区的边界部位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及换景的设计方式,将观赏者的视角由自然景观顺利过度到建筑景观中,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摆脱单调乏味的审美约束,实现景观自然美与建筑人文美的融会贯通。其次,在现代居住区赏景路线的设计上,可以对景观周边区域的道路进行方形、多角形、圆形、椭圆形和扇形等样式的设计,既使小区居民在赏景路线中完整观赏到小区景观,又借助赏景路线的辐射式及串联式设计方式,提高景观空间的纵深感。
在人们对居住环境及居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现代社会,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愈加突显出其重要性,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丰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层次,一方面使现代居住区达到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另一方面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旨趣,将之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例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众多亭台上都带有匾额和题词,其中融入了古人对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表达和情感诉求,而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通过典故的调用、石刻的增添、亭台的布局、匾额的运用等,可以大幅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意蕴,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既带有浓郁的自然风情,又氤氲出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和文化价值,最终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空间的文化品位。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杰出典范,其中透射出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旨向,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带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应正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着重从设计理念的明确、设计手法的丰富、景观格局及赏景线路的优化、景观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达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融合。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居住区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现代居住区景观,不只为遮风挡雨的地点,应该为提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完善,并具有中国民族和古典园林设计的特色,为当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1神似: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以植被当成装点,因为山水植被为自然风景的重点装点内容。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通过模拟原态的方式将历史的构造重现,需要人们通过其原始的状态进行改造和适当的调整,并加工,形成一种神似的境界。
1.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表现方式,并属于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创造出来的意境,为古典园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园林的意境一般会以构思创作的形式,将园林景观达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这也是自然环境所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涵韵。其和花草树木一样,能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中国园林还可以叫做“文人园”,一般和很多的诗文、书画、楹联可以联系到一起,其给园林景观也增添了诗情画意的感觉。
1.3可与自然有机结合: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把物质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相联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了离宫别馆,以及亭台楼阁等。通过上千、上百年的累积,人们建筑景观已经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其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够联系到一起,达到相互衬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将园林景观作为主体,即为构图中的重点内容。
古典园林设计的根本思想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古典园林属于风景式的园林,人们会通过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将其达到美化自然环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美。
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应给予风景园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设计更多的优质园林作品。园林艺术为直观体验的艺术类型,即为不通过专业的知识进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园林的艺术。此外,这种直观的艺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时代的变化、文化艺术的变革等。
现阶段,很多居住区的景观的设计内容,从设计到构造首先会考虑的内容为其外观的美观,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开发商为达到美观性,一般情况下会以促销的方式,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大了投资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们的房款和物业管理的资金。如,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将南方的景观列入设计的内容,会以南方的树种为主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并建造面积非常大的水体。客观来讲,北方居住区的景观,在设计方面应体现北方景观自身的特征。居住区内的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区域的设计应该满足区域特征居住景观的要求进行设计。
由于现代居住区当前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点,因此活动的空间非常多。如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这些基本的设计均为尺度比较大,多将铺装作为重点内容,对围合方面密闭空间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古典园林主要将景观的内敛和曲径通幽的感觉进行表现,人们能够在私密的空间进行休息或洽谈。现代居住区景观一般会表现出“一览无余”的效果,娱乐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均为人们正常视线下可以观察到的。还有部分的景观设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对于居民来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和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建造技术涌现出来。施工人员通常情况下,更加依赖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完全摒弃。很多居住区能够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构建的亭台和楼阁,毫无传统工艺的特色。
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应该从观念上作以改变,应针对古典园林造园方面的理念设计方法进行学习。把园林景观设置到具有特殊的环境内,而不仅仅为对古典园林的方式形象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调整,把理论和文化的背景、生活几方面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承古典园林设计好的理念。
自然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具有用不完的能源。古典园林所要达到的思想,是为了达到任何自然相融合的效果。自然文化为中国园林的中心内容,而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规律的方式建造园林,将自然的景物和艺术进行重现。和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现代居住区的设计应全面的考虑到场地的发展情况,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基地植被。
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的范围,将地平线设定成空间参照,以确保和地域景观相互融合,其和古典园林所需要达到的无限外延空间整体理念是相契合的。小中见大的古典园林,在比较局促的空间内应通过对比、突出、加强的方式,以环形游线的形式构成散点的视点和视线,防止出现“一览无余”的园林景点。同时,可通过山体、屋顶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进而达到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当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更多专业人士和人们的关注。新社会体制下,新功能的要求和技术的条件下,需要不断学习并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好的方法。而不仅对其外在的形式进行模仿,施工粗糙、形式过于简单均会都整体的设计和日后的建造造成直接的影响。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只有在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将其功能和外观持有同等的关注,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和建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1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2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州园林即为“苏州古典园林”,是指中国江苏苏州城内的私家园林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苏州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苏州园林是一种隐逸文化的代表,每座苏州园林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带有着园林主人本人的生活逸趣和文化内涵。园林景观以其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积淀,在现代化人文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
在园林景观中“曲”最能表达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曲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庭院深深深几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曲曲折折的小径、蜿蜒斗折的回廊、迤逦不尽的小溪……径越伸越远越曲,廊越回越深越幽;转朱阁,掩低楼,淡云孤雁弧,漏云透竹轩,都是所谓的“曲径通幽处”。
园林景观中的曲和直不是完全相互对立的。直中取曲幽静深远,曲中取直引步向前。在苏州园林中,拙政园的回廊委曲回转,别具风致;沧浪亭的复廊奇石参差,花影迷离;留园的华步小筑回环反复,深得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园林景观中的云墙和回廊都能表现出曲的妙处。江南烟雨朦胧中的白墙黑瓦勾勒出了绵延横亘的云墙;青山绿水之间,你总能找到一种含蓄的蕴藉,一种关于园林的最美好的想象。
联系实际,置身于园林之中肯定并非静止不动,一定是时刻运动着的。小径回廊曲折往复,途经绚烂多彩、布局精致的沿途景物,游览者能够领略到目不暇接、顾盼不及的审美体验。随着时间的变换,脚步的转移,空间得以拓宽,景物得以延展,移步异景,一步一景,所以游览者才会驻足停留,细细品玩。
苏州园林的建筑构造精巧,布局紧凑,形式灵活,复杂多变。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深得江南建筑的逸趣。细看狮子林扇亭处的叠山置石,山石堆叠着延展着伸入水中。步入水边乱石铺砌的石径,近者是青苔石岸绿水碧波荡漾落花红,远者是曲廊深院煦日和风堂燕鸣垂柳。筑园者的心迹跃然青山绿水之中;左顾右盼间,游者饱游园色,领悟到其中的奇趣。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山为实,水为虚;阳为实,阴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密为实,空为虚。不同于西方人总是热烈率直地直抒胸臆、和盘托出,中国人习惯于用含蓄、隐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显而不露,引而不发。所以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园林小品,或虚或实,或藏或露;虚实藏露中,景观见小见大,见仁见智。
无论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还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开门见景”都是大忌。影壁、山石、漏窗、门洞,都是营造虚实藏露之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帮助划分景物结构,避免“一览无余”。拙政园进门处的翠嶂,留园中处处可见的扇与漏窗,都是很好的屏障;环秀山庄藏亭于树林,狮子林藏卧云室于石林,也都是恰到好处的“藏”。
无论是古今,抑或是中外,园林景观的空间和面积总是有限的,因此借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园林景观的深度和广度。借景一般通过近借、远借、互借、俯借、应时借等方式来完成:一是堆山砌石,抬高视点;二是借季相景,预留特色;三是遥借活景,种花植树,招蜂引蝶;四是俯借虚景,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借山水,借花鸟,借声,借色,借形。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与其把人领到一个空旷的大空间,让他漫无目的地闲逛,不如将园林按一定方式划分和界定,把人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分景”。“分景”增添了苏州园林可以细观的景的量,也提高了它们的质。拙政园的听雨轩里,轩旁有水,水边数丛翠竹芭蕉,夜雨霖霖,竹叶生凉;倒影楼中则“时有倒影入池塘”,水波荡漾,水底楼台,如梦似幻。
引景是指吸引游人继续游览的方法。苏州园林设计中鲜少有像其他景区那样用明显的标志指景,终究怕落了下乘。游览者会好奇小桥流水尽头是什么?拾级而上会看到什么?曲径回廊又会通向何处?山上建一塔,游览者就可能会有兴趣向上爬;湖中建一亭,游览者就可能会有兴致泛舟而至;园中传来戏曲,游览者就或有闲情逸致入园观看……
漏景又被称之为“泄景”,是指透过竹木疏影、花门窗、拱门环洞等看到的景观。沧浪亭的石漏窗,留园的各式木石漏窗,狮子林里连续的玫瑰窗等,都会增加景深,引人入胜。漏景营造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更易引人入胜,也更能够促成空间的深邃与空灵;或凸显静景,或引导动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对景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构景手段之一。在某处景观之上可以观赏另一处景观,我们把它称之为“对景”。很多时候对景手法可以完成一种“一处可观多景”的视觉体验。还是以拙政园为例,荷风四面亭、倚玉轩、海棠春邬、梧竹幽居等九处景观围绕着东部湖区形成了一个“环形对景”;在这个偌大的椭圆形内,任两个相邻的景观总是互为对景。
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的就是框景。空间中的景物平平淡淡,或是不尽可观之时,利用门、窗、洞或是合抱的树枝,有选择地对景设框,或是设框取景,均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妙处。例如,从外透过梧桐幽居的月洞门,我们可以看到反复的回廊,精致的门窗;从内往外看,则框与景相连,宛如一副浑然天成的园林画卷。
障景不但有空间引导作用,还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障景才是真正在玩欲露还藏的把戏,入园处的障碍和屏障都是障景。留园入口的暗、小、深,就采用了障景的抑扬作用;它的用意就在豁然开朗处,柳暗花明处,别有洞天处。抑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抑之后放,才会出现空白后最灿烂的色彩和最盎然的生机。
在儒道两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下,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一直秉承着“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师法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山水岩石等自然要素的形象要符合自然现象;二是总体与局部的组合、分割与布局要合乎自然规律。师法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基于自然,更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自然变通,诸多设计要素都来源于自然:曲折多变的小径,来源于蜿蜒爬行的蛇;亭台楼阁的飞檐,来自于展翅欲飞的鸟;波澜起伏的屋顶,源自于起伏变化的山峦……除此之外,叠山置石理水也要顺应自然:园林中的山水一般都是假的,或是在原有的少量山石的基础上,加以堆叠。园林设计要让这些假山假水,看起来浑然天成。不仅山水看起来要是真山真水,闹市间山水的出现也要毫不突兀才行。
苏州园林的花花草草,无不尽态极妍,美丽至极;不仅给人带来美妙的审美感受,还能够用比拟和象征手法营造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外之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用“比德”意象有荷、柳、松、竹、梅、芍药、蔷薇等,将实景抽象化,引领行人进入更深的精神境界。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中的千年古松盘虬卧龙,历经千年苍翠劲拔,容颜不改;拙政园几经易主,种荷不辍,向后人细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孤高傲远……
苏州园林的主人一般是古代的士大夫,这些人一般惯会吟风弄月,颇得雅致逸趣。苏州园林素来是才墨之薮,钟灵毓秀。园中的匾额楹联很多都来自于典故和诗句,承载着深厚的文人信息和文化底蕴。沧浪亭取名之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留听阁取名之“留得残荷听雨声”;月到风来亭取名之“此事不关风与月”;拙政园有雪香蔚亭,亭旁松竹掩映,枫柳共眠,对联一副:“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颇得山情野趣,与世无争;沧浪亭有面水轩,轩旁碧波荡漾,天高月远,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花为开”,极言物我交融之美,引人入胜……
西方园林设计中虽然也涉及关于意境的刻画,但主要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运用虽然也充分地展示了形式美,但终究还是在追求意境。我国独具东方特色的园林艺术与西方体系众多的园林艺术流派相辅相成,构成了呈多样性发展的世界园林艺术。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在深入发掘与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协调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让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1]王晓斐.中国园林中石―生组合景观设计理论与营造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王培培.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理念与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阎琦.空白之韵――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英)纽金斯著,顾孟潮,张百平译.世界建筑艺术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宋珊.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邢靖懿.试论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个典范,其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都有着独到之处。且我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包含了多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还可以丰富的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典园林很好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地理特点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纵观我国各处古典园林,其选址大多集中在山水形胜之地,否则就因势利导,人为创造出一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这种做法并不是简单的利用或者模仿出自然的原始形态,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
现代的生态大园林观与我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过度开发大自然将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认识到了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对立、征服关系向和谐共荣的关系转变。为此,我国相继开展了多项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并努力推动各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环境观、自然观、宇宙观以及审美观等得到了升华,并且,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和园林景观的高度统一,也符合了现代人类设计环境的理念。
我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为“巧于因借”。在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借景以及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其追求的是造景空间的无限外延。一般来说,借景主要包括远借,俯借、仰借、邻借以及应时而借等很多手法,其主要把相对隔绝封闭以及有一定界限的园林空间,从而形成同外界虚实相连的一个整体。事实上,在造园中通过“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园林手法,从而把外界的美景纳进园林中,以实现局部大环境的完整和统一,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园 林空间,也使得园林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博鱼boyu,多在城市内建造园林,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受到高楼林立中狭小空间的限制,排除不和谐因素的干扰,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段能够很好地扩展有限的空间,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富有层次感的美景。这种手段让园林和周围的美景相互因借,从而实现整体的大空间,进而建造天人合一的城市园林。
我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随形就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根据基址的特点建造。比如著名的颐和园,其充分的利用了该地区特有的地貌,依托山林之势,并通过对水利进行疏导建造而成,它是造园艺术和水利工程极度统一的典范,其既有艺术的外貌,又有科学的内涵。不仅如此,颐和园内的建筑大多依山傍水,既是院内的主要景点,又是最佳的观景所在。
我国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中也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手法。其植物的种植形式通常都采用比较自然的方式,以力求和园林的风格保持高度的统一。在大型园林和私家园林当中,一般采用单株、双株、多株以及丛植的方式,并配置少量的树木来概括的表现出植被的天然气象。比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海棠春坞等景点,其植物造景在简洁的同时又能给人以较深的想象力。另外,园林内的植物配置,其目的是为了展示不同植物的个体美与个体之间相互配置的和谐美,并努力使植物的线条和姿态都能尽显出自然天成之美。而在大尺度的园林空间内,则主要注重表现出自然的群落美和植物的群体美,比如承德避暑山庄的苑林区。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会从植物的观赏效果与生态习性的角度出发,赋予植物多种多样的意境与性格,或者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园林的主题,使园林人格化,从而使得园林主人的品行和文采恰当的展现出来。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园林都会按照植物的不同花期、色相以及季相演替等特点来营造园林的时序景观。而现代造园的植物配置理念是重视园林的个性美与季节景观的变化,力求符合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这一点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生态理念的体现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五、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 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博鱼boyu。在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私家宅院,或者是皇家园囿以及寺观园林,其主要的建筑布局就是随形就势、因山就水、错落有致,通过多变的布局和丰富的形式,将其融入到自然园林中,并运用形状各异的门窗当做框景和媒介,将舒适的外部园林大空间和建筑室内的小空间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种和谐完美的建筑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使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这一理想的居所境界,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居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深远,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造园活动,先秦时期出现供帝王眺望和游玩的“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供帝王狩猎享乐的“囿”,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经过隋唐的发展期,到宋朝时,已经臻于成熟,最终形成了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逐渐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形成了都市的区域化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园林中设计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院、美人靠等为了满足休憩、观赏等物质需求;园林意境上营造的自然、淡泊等主题满足其精神需求。中国古代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为本,将自然山水作为创作源泉,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人类与大自然是互惠共融、长期共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膨胀,现代工业化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取之自然,建筑只是古典园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着重渲染自然环境的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工”。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址的地理位置因素,以小见大,从整体出置景点。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水景,以静水为主,主要表现水的静态之美,将人工之美融入自然之美当中,两者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虽以静水为主,但也追求动静结合,利用溪流、瀑布、涌泉等将水体的自然动态之美营造于园林之中,大面积的水体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延伸感,形成大空间尺度感,水体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掩、隔、破3种方法运用水体。
中国古典园林人工环境的营造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曲径通幽的园林布局,通过对内部空间进行隔断和划分,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产生了巧妙的园林布局,极大地调动了游览者的想象,使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而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处处皆景,移步于景,步移景异的设计理念,苏州退思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移景手法的实例,退思园集结了清代园林的优势,园内的景观相互渗透,既可单独形成景色,也可以与其他景观形成景色,园内景观看似独立,其实与其他景观形成整体,形成移步于景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上主要看重植物的品格,注重植物的“韵味”,能够营造深远的意境,如有君子气节的竹、具有高洁情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坚贞不渝迎风雪绽放的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同时也能产生园林景观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代表着四季的更替、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最关键在于植物的配置能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和谐的园林意境之美。
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忽略以小见大、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的追求新颖独特,造成景观设计的比例失调,使其尺度过大或过小,违背居民使用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缺乏文化底蕴,设计思想过于苍白,设计者往往是为了建造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没有形成景观设计思想,使设计出来的景观缺少文化内涵,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进。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空间的比例尺度适宜,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变化相宜,利于相互空间的穿插、渗透,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空间感薄弱,过于平面化,往往造成了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游览者产生距离感;现代景观设计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联系薄弱,往往形成孤立的人工景观,现代景观设计为了寻求视线上的最佳、周边环境的最适宜,往往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更可能形成景观污点。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 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世界园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而且在我国现代园林建设方面也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将古典的园林设计充分的融入其中,使中国园林具有较强的艺术内涵及精湛的技艺。在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来充分的尊重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充分的尊重造园者对场地的理解及对历史文化的把握,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将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更好的反映出来。近年来,我国园林景观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充分的吸收和继承了古典园林的精华,并将其更好的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应用,从而打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
我国地域辽阔,具有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也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地形地貌,由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其所形成的乡土景观类型也较为独特,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主要的空间主体,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论,通过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充分应用,实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天人合人的效果,更好的展现出古典设计思想的内涵和精华。
在我国古代,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官宦之家,其在艺术欣赏方面都对审美具有较强的要求,所以会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来对居住的环境进行设计,将艺术文化充分的运用其中,从而营造出更适于人居住的舒适环境。通过对园林结构布局、植被种植和亭台楼阁的布置,来对小气候条件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对温度、气候和光线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而且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充分的借助于周边自然环境空间,不局限于一个小庭院之中,有效的将外界的景观环境与园林内的景观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园林景观的优美,而且还可以充分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与庞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对于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更为重视,通过对布局的有效把握,从而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而且在设计时,通过打造独特的个性化功能空间,从而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艺术景观效果,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有效结合,从而使人们身处园林中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景观效果,充分的将精堪的造园技艺体现出来。
我国古典园林已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在世界园林艺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前我国古典园林建设中许多已成为名胜古迹,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缩影,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但在当前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影响,部分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上更注重形式,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视觉冲击力,但缺乏内涵,而且在园林设计上没有将中国人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受和理解考虑进去,这对于中华民族景观事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当前在现代化园林设计过程中盲目的引用西方园林设计理论及思想不利于本民族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园林设计上,需要充分的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使其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这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师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作为思想脉络的根源,从而营造出具有较强观赏性及适宜居住的景观作品。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积极推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园林设计效果。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园林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景观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却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且绿化的安全意识不足,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资源的浪费。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城市扩张、大气污染、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缩小了现代园林建设的面积。因此,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建设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如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博鱼boyu,通常在空间变化上都比较多样且统一,而将这种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点有机的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能达到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且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园林布局。同时,还可将本地园林景观素材运用到当地园林建设中,打造多样、立体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
在古典园林中,通过对景的合理布局,从而创造出一种意境,进而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意境的作用。在借景方面应用的比较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很多,以北京的颐和园为例,其巧借玉泉山的美景,加上自身建筑的独特建设,此景映彼景,构成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还有苏州的网师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各种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在园林景观设计上,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也离人们越来越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古典的创作手法及设计思想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利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与现代园林建设有效的结合,不仅使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还是对历史的传统,使其能够更好的保护好历史的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无论从技术和文化上来看,都给现代园林设计很大启示。因此,要站在现代园林设计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向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保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